牌坊:中华特色建筑文化,历史悠久用途广结构独特

  • A+
所属分类:石牌坊
摘要

牌坊是中华特色建筑文化之一。它又名牌楼,为门洞式纪念性建筑物。牌坊,也称“绰楔”或者“绅楔”,是中国传统纪念性建筑物之一。牌坊的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起初,牌坊主要用于标识和纪念重要的场所或人物。这些牌坊建筑各具特色,不仅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也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牌坊构成了我国独特的建筑文化风貌,这类建筑在封建时代被设立,旨在颂扬功绩、科举成就、德政以及忠孝节义。它亦被称为牌楼,是一种门洞式的纪念性结构。同时,牌坊也是祠堂的一部分,用以彰显家族祖先的崇高品德和卓越成就,并兼具祭祀祖先的功能。此外,牌坊还称作“绰楔”或“绅楔”,是我国传统纪念性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牌坊的历史悠久,其起源可追溯至周代。最初,牌坊的功能主要是为了标示和纪念关键地点或人物。就其建筑构造而言,牌坊一般由立柱、横梁、匾额以及斗拱等元素构成。立柱作为支撑牌坊整体结构的核心部分,通常呈方形或圆形。横梁则横跨于立柱之间,其上往往雕刻有精美的图案和文字。匾额安置在横梁正中或其上方,上面镌刻着牌坊的名字或是对其功绩的赞誉。斗拱,作为我国传统建筑中的一种特殊构造,既承担着支撑建筑的重任,又兼具美观的装饰功能。

牌坊的建筑特点_中华牌坊建筑文化_周朝牌坊历史

牌坊的设计风格丰富多变,分为冲天与不出头两大类。冲天式牌坊的支柱明显高出横梁,给人以挺拔向上的视觉印象;而不出头式牌坊的支柱与横梁顶端持平,整体造型显得更加规整和庄重。就建筑材料而言,牌坊可以采用木材、石材、砖等不同材质进行构建。以木材为材搭建的牌坊形态优雅,视觉效果出色,然而其耐用性却相对有限;而采用石材构建的牌坊则显得坚固且耐久,能够经受住时间的考验;至于砖石结构的牌坊,则在造价与制作工艺上各有其独特之处。

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些全国知名的牌坊建筑:

歙县棠樾牌坊群坐落于安徽省歙县郑村乡棠樾村,由7座牌坊组成,所用材料均为上乘的歙县青石。这些牌坊高大雄伟,雕刻工艺精湛,依次展示了忠、孝、节、义的主题。群坊周边环绕着古色古香的祠堂和民居,与田园风光和山水景色相映成趣,既显得气势磅礴,又不失婉约之姿。

牌坊的建筑特点_周朝牌坊历史_中华牌坊建筑文化

北京国子监内有一座宏伟的琉璃牌坊,建于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该牌坊采用三间四柱七楼庑殿顶的结构,其木构架部分均以色彩斑斓的琉璃贴面装饰,楼顶覆盖着金黄色的琉璃瓦,支撑其上的是绿色的琉璃斗拱。牌坊的正反两面横额上,均刻有皇帝亲笔题写的文字。这座牌坊是全国唯一一座专为教育事业而建造的牌坊。

孔林牌坊位于曲阜城北门通往孔林的神道中央,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后于清雍正十年(1732年)进行了修缮。这座牌坊采用六柱五间五楼庑殿顶的设计,人们通常称之为五门牌坊。一般而言,只有皇帝的牌坊才能建造为六柱五门,这一规格凸显了孔子在人们心中的崇高地位。

须弥福寿之庙的牌坊坐落于承德避暑山庄的北侧,它标志着庙宇前后的界限。这座牌坊由琉璃材料制成,黄色在我国的古代文化中象征着尊贵,是皇帝权威的象征。它采用了汉式建筑的三间四柱七楼结构,翼角上翘,斗拱错落有致。乾隆皇帝以满、汉、蒙、藏四种文字书写的御题匾额“总持佛境”悬挂于琉璃牌坊之上,此匾额不仅是寺庙建筑风格转变的显著标志,同时也象征着其等级的高低。

周朝牌坊历史_中华牌坊建筑文化_牌坊的建筑特点

普陀宗乘之庙内的琉璃牌坊坐落于河北省承德市双桥区狮子沟北侧的北环路,其建筑形式为清式风格,具体包括三间、四柱、七楼和三卷门,以红、黄、绿琉璃装饰。正中匾额上镌刻“普门应现”四字,乃乾隆皇帝亲笔所书,寓意为普渡众生的门户。此外,其后还悬挂一匾,上书“莲界庄严”,象征着观世音菩萨居住之地的神圣与庄严。

灵寿县城北关西街坐落着这座灵寿透雕石牌楼,始建于明崇祯十四年。这座牌楼运用了透雕技艺,整体高达12米,宽8米。在三层额枋上,巧妙地雕刻了行云、仙鹤、龙凤等图案,正中央的匾额上以楷书书写着“三世中枢”四个大字。两侧的夹柱石上,则雕刻着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狮子。整体布局均匀合理,雕工精湛,构思巧妙。

隆昌石牌坊位于四川省隆昌县城的北关与南关,始建于道光十八年,竣工于光绪十三年,至今仍存有13座。北关有7座,南关有6座,这些牌坊主要是四柱三门五楼的石质木结构,造型典雅,雕刻精致,不仅在历史、建筑、雕刻、书法等领域具有显著价值。

周朝牌坊历史_中华牌坊建筑文化_牌坊的建筑特点

五台山龙泉寺的石牌坊坐落于山西省五台县台怀镇的九龙岗山腰,该石牌坊由四根柱子支撑,三门相通,中间高起,两侧低垂,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八字形状。其顶部建筑模仿楼阁样式,分为上下两层,整体造型显得刚劲且挺拔。四根方柱稳固地插入石墩之中,每根方柱又由两根圆柱斜向支撑,整个结构既紧凑又稳固。尽管岁月流转,它依旧屹立不倒,纹丝不动。这座牌坊的全身是用汉白玉石精心雕刻而成,其上部的各个部分和图案都经过精细的雕刻,显得格外精致。在牌坊的正中门拱券上,雕刻着两条栩栩如生的龙在戏珠,它们仿佛在云层中翻滚、扭动。整个牌坊上共有89条形态各异的龙雕刻其中,除此之外,还有众多其他精美的图案,如花鸟、人物等,其工艺之精湛,令人不禁赞叹不已。

古隆中牌坊高达六米,横跨十米,采用青石开榫巧妙组装。牌坊宽敞牌坊的建筑特点,分为三间,四根柱子深埋于地下,四周地面铺设平整石板,柱子前后及两侧由十个纹头砷石支撑稳固。其顶部正昂上铺设脊筒檐板,檐板向两侧延伸形成戗角,戗角呈鸽尾状,脊板两端装饰有鱼龙纹样,中央镶嵌着火焰珠。

中华牌坊建筑文化_周朝牌坊历史_牌坊的建筑特点

大三巴牌坊坐落于澳门大巴街附近的一座小山丘之上,它曾是1637年落成的圣保禄大教堂的前部墙壁,其雕刻工艺精湛,气势恢宏。然而,圣保禄大教堂在1835年不幸遭遇火灾,被彻底焚毁,仅留下由花岗石构筑的前壁。这座前壁因其造型与中国牌坊相似,因而得名牌坊的建筑特点,成为了澳门最具代表性的著名古迹之一。

此外,诸如顺德顺峰山公园的入口牌坊亦颇负盛名,该牌坊始建于2002年,乃一座三跨式的巨型中式牌坊,其宽度达88米,总高度38米,基座厚度为3米,主跨跨度35米,整座牌楼重量高达1.4万吨,堪称亚洲现存的牌坊之最;四川汉源九襄镇的九襄石牌坊,始建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上面雕刻了48部戏曲故事,巧妙地融合了我国川剧艺术,工艺之精湛令人赞叹;单县的百狮坊,原名张家牌坊,始建于乾隆四十三年,雕刻细腻,被誉为“中国第一牌坊”。

这些牌坊建筑风格迥异,不仅堪称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珍品,而且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它们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社情民意、伦理道德、艺术品味以及建筑技术的水准。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
  • weinxin

发表评论

您必须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