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相貌如何?帝王画像不易,史籍描绘多带神秘色彩

  • 乾隆皇帝相貌如何?帝王画像不易,史籍描绘多带神秘色彩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石牌坊
摘要

”王绂的感慨道出了宫廷画师们为帝王画像时的心境,在咫尺天威的氛围下,画家既不敢熟视御容,又力图取悦皇帝,所绘形象不是概念化就是美化,难以达到以形传神。清代前期的几位帝王自身比较喜欢西方的科技和文化,对西洋绘画的写实风格也颇为欣赏,因而清代诸帝肖像画的外貌特征鲜明,相当于后世的摄影照片。

乾隆帝的形象,据《清高宗实录》记载:“他天生神异,体态非凡,额头宽阔乾隆年制象牙雕像人物,鼻梁挺拔,身姿高挑,声音洪亮,步履稳重,气度非凡,独树一帜。”而《清史稿高宗本纪》中也提到“(乾隆皇帝)身形高大”。由此可见,乾隆皇帝身材修长,额头宽阔圆润,鼻梁高挺,这些特点从众多肖像画中也可窥见一二。古代的史书中对于帝王的容貌和气质的记载常常带有浓厚的神秘感,其中不乏“龙凤之姿,天日之表”这类夸大其词的华丽辞藻。因此,为帝王绘制画像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书画传习录》一书中,明代王绂曾言:“绘制真容固然困难,但描绘皇帝的容貌则更为艰难。原因在于,皇宫的宏伟壮观,宝座上的威严庄重,以及那些威武的侍卫,庄严肃穆地守护着乾隆年制象牙雕像人物,香烟缭绕,烟花弥漫,景象纷繁复杂。”既跪拜于阶前,又在殿上叩首,随后俯身高呼万岁。待到皇帝的诏令下达,恩赐得以面见圣上,这才开始伏案书写,握笔展纸,再次感受到天威的威严,不敢抬头直视。稍有不慎,那些负责上呈的人此时也严谨自持,正心诚意,不苟言笑,画师们早已被震慑,气息全无。仅求形似便已足够幸免于过,又哪有闲暇去考虑神似呢?王绂的感叹揭示了宫廷画师们在为帝王绘制肖像时所怀有的复杂心情。在这样的威严气氛中,画家们既不敢正视帝王的容颜,又竭力想要取悦于皇帝。他们所创作的形象要么过于概念化,要么过分美化,很难做到形神兼备。

弘历采芝图轴

乾隆皇帝佛装像唐卡

乾隆皇帝相貌描述_乾隆年制象牙雕像人物_宫廷画师画像心境

然而,那些从关外迁入中原的满族统治者对于帝王肖像画的处理却展现了一种创新,画家们能够较为客观地描绘皇帝的面容。在清代初期,多位帝王对西方的科技与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对西方绘画的写实手法亦表示了赞赏。因此,清代皇帝的肖像画在描绘外貌特征上显得格外鲜明,几乎可以与后世的摄影照片相媲美。在为乾隆皇帝绘制画像的画家中,不乏几位西洋画师,诸如郎世宁、艾启蒙、王致诚、潘廷璋等。为了追求逼真的写实效果,乾隆皇帝特地下令工部:“(王致诚)在描绘肖像时,应允许其继续使用油画技巧。”因此,这一时期的肖像画作中,不难发现西洋画风格的明显影响,人物形象立体感十足,面部与手部描绘得十分柔和,服饰质感鲜明,且在细节处理上遵循了近大远小的透视法则。乾隆帝在晚年重逢昔日青涩肖像,不禁感慨万分:“谁能识得我昔日的真容,这幅画偶然间绘就于生绡之上。”“世宁擅长写实,绘出了我少年时的模样。那室内白皙的人物,却无人能辨其究竟是谁。”然而,乾隆帝对油画那鲜明的明暗对比并不欣赏,尤其对脸部阴影感到厌恶,因此他常常依据个人审美情趣,对西洋画师的创作施加影响和引导。为了彰显乾隆皇帝作为太平盛世的君主、万邦来朝的盛况,西洋画师们不得不运用中西结合的技法,将人物面部处理成均匀的光线,避免强烈的明暗之分,使得肤色呈现出洁白且光泽的质感;鼻尖巧妙地施以微妙的反光,仿佛隐约可见;双眼留有空白,显得神采奕奕,力求生动地描绘出乾隆皇帝端庄、沉稳且不失威严的帝王风范。乾隆帝不仅如此,他还觉得诸如郎世宁等西方画家仅能模仿外形,却难以捕捉到中国画的神髓,因此他提出“可形似,不可神全”的原则,主张由国画师来展现画作中的精神内涵。在这些我们所能看到的画作里,人物肖像往往出自西方画师之手,而山石、树木等自然景观则主要是由国画师所创作。(图文来源:故宫博物院)

宫廷画师画像心境_乾隆年制象牙雕像人物_乾隆皇帝相貌描述

郎世宁乾隆皇帝大阅图轴

乾隆年制象牙雕像人物_乾隆皇帝相貌描述_宫廷画师画像心境

郎世宁乾隆皇帝大阅图轴

乾隆年制象牙雕像人物_乾隆皇帝相貌描述_宫廷画师画像心境

缪炳泰乾隆皇帝朝服像轴

乾隆皇帝朝服像轴

乾隆皇帝相貌描述_宫廷画师画像心境_乾隆年制象牙雕像人物

观赏乾隆帝的画像作品,能明显察觉到中西绘画技艺的交融,这种融合使得西方油画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产生了一定的触动。油画究竟对中国绘画带来了哪些具体的影响,敬请期待“油画好说”——一场关于油画鉴赏与收藏的讲座!目前报名活动正在进行中!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
  • weinx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