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北京西黄寺(网上图片)
北京西黄寺(网上图片)
北京西黄寺(网上图片)
北京西黄寺(网上图片)
说实话,五月的北京并不适宜出行,天空总是灰暗沉闷,空气中弥漫着柳絮。近期我肺部感染,还患上了急性支气管炎,因此并未体会到浪漫的气息,反而差点承受不住。来北京之前,我曾制定了一份旅行计划,其中西黄寺是计划中的亮点之一。在《走进北京寺庙》这本书中,我浏览到了对西黄寺内“清净化城塔”的描述,那座塔立刻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它始建于乾隆47年,即公元1782年,是为了纪念班禅额尔德尼六世而建的衣冠塔。这座塔不仅融合了藏传佛教的建筑风格,还巧妙地融入了中国古典建筑艺术的精髓,堪称一绝。塔座落在汉白玉的台基之上,该台基高达三米有余,其平面布局形似“亚”字。清净化城塔整体坐落于这个由汉白玉石块砌成的金刚宝座之上,高度超过三米。塔的台面同样呈“亚”字型,其四角向内收缩形成两个折角,四周则环绕着由白石构成的栏杆。塔台之南与北两侧各矗立着一座四柱三楼式的汉白玉仿木结构牌坊,南侧牌坊正面所题之额为“慧因最上”与“妙祥真空”;而北侧牌坊后方所题之额则分别为“圆觉观音”与“华严海会”。楼顶采用庑殿式设计,楼下部分则配有斗栱,其额枋上雕刻有龙凤图案以及藏文经咒;两侧的楼柱表面也装饰有浮雕的缠枝八宝图案;正楼的阳面则刻有清高宗的书法楹联;石柱和抱框均由整块石材雕刻而成,柱脚处则用浮雕莲瓣和串珠点缀,并夹以柱石,中间还用铁箍加固。
塔的四角各立有一座八角形的经幢式塔楼,其高度为七米,分为五层,每层供奉着八尊佛像。这些塔楼不仅采用了密檐式的造型,还刻有乾隆四十九年的纪年。此外,塔的四周还雕刻有阴文经咒,包括《楞严大哈达喇呢咒》、《般若波罗密经》、《千手千眼无碍大悲心大哈达喇呢神章妙句》以及《佛说药师如来本原经》。
主塔高达十六米,由顶部、塔身和塔基三部分构成,呈现西藏特色的覆钵式塔形。其八角束腰的塔基上,设有八角形的须弥座,用以支撑塔身。须弥座上装饰有莲花、卷草、云彩、蝙蝠等图案,雕刻工艺极为精湛。在塔的腰部,雕刻了佛教“八相成道”的故事,尽管画面不大,但景物描绘细腻生动,相互呼应,堪称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八个拐角处分别雕刻着蒙古族和藏族形象的力士雕像,他们赤脚裸背,肌肉线条凸起,仿佛在用力支撑,栩栩如生地展现了力士们强健有力的身姿。在这些雕像之上,还有一层装饰着流动云彩和静坐佛像的须弥座,而在座的正南方向,则雕刻着佛龛,龛中浮雕着三世佛的坐像,通过亚字形折角塔座作为过渡,支撑着覆钵式的塔身。塔壁四周精心刻画了八尊直立姿态的菩萨雕像,其前方设有佛像龛室,并浮雕出三世佛像。在塔身之上,则是用以支撑莲花座、相轮和宝瓶的折角小座。塔顶装饰以铜制鎏金的双层莲花、相轮和宝瓶,顶部是一个闪耀着金光的金葫芦,其中藏有佛经。两侧悬挂着如云纹般的垂带,宛如宝冠的翅翼。在阳光的照射下,宝塔的金色顶部熠熠生辉,光彩夺目。
五塔前方与后方各立着一座四柱三间三层的仿木结构汉白玉石牌坊,其额枋之间雕刻着龙凤图案以及藏文佛咒,并且还装饰有佛教八宝图案。迈过石牌坊,塔台的阶梯两侧各有一尊汉白玉的辟邪神兽,它们身上长有翅膀,昂首翘舌,形态奇特而可爱。
此塔整体布局参照了印度佛陀迦耶寺塔的风格,属于金刚宝座式塔。然而,其主塔的结构与形式却借鉴了我国西藏喇嘛塔的设计。主塔四角设有经幢式样的小塔,塔台前方和后方则装饰有仿木结构的石牌坊,台阶两侧点缀着石雕辟邪,此外,还有佛教主题的浮雕以及装饰性的图案,这些都是我国汉族建筑与雕刻艺术的典型技艺。这些各异的艺术流派相互交织,共同塑造了清净化城塔独有的气质,使其在清代金刚宝座佛塔建筑中独树一帜,成为其中的瑰宝。
城塔前方左右两侧各立有一座碑亭,亭顶采用黄色琉璃筒瓦,并饰以重檐歇山式,上檐装饰有三踩斗栱,下檐则是五踩斗栱,四周的柱子之间以朱漆木栏相隔,台基的四面各伸出五级垂踏跺。亭内立有石碑两座:东侧的石碑顶部雕有螭首和龟蚨,上面刻有乾隆四十七年皇帝亲笔所写的《清净化城塔记》,碑面正面用满汉文书写,背面则是蒙藏文;西侧的石碑顶部呈方形,底部为石座,上面记载着乾隆庚子年(即四十五年)仲冬月皇帝亲笔所撰的《写寿班禅圣僧并赞》,并附有满、蒙、藏三种语言的译文。碑面正面刻有玉兰花图案,下方则是一幅线刻的《祈寿长椿图》,这些作品均为乾隆皇帝在六世班禅病重期间亲自绘制并题词。
在2001年,清净化城塔清净化城塔牌坊,这座属于清代的古老建筑,荣获了国务院的认可,并被正式纳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名单之中。
京城之中,位于西黄寺附近不远处的南锣鼓巷内,若询问其名,竟有许多年长的北京人对此一无所知,这让我心中顿时涌起一股不祥之感。后来,一位资深的老北京人指导我乘坐60路公交车前往黄寺总政大院,我兴冲冲地赶往60路车站,唉,却误入了歧途,多走了一站地。车终于到达黄寺总政大院,我顿时傻了眼,询问了好几个人才知道,西黄寺位于鼓楼北街。历经曲折,我背着沉重的摄影包走了许多许多的路,在筋疲力尽之际,终于抵达了这个相对偏僻的地点,一看之下又愣住了,只见大门紧闭,我的心情真是复杂啊!如不是心脏还算坚强,恐怕我马上就要倒地了。
庙前坐着一位中年人,看上去像是本地居民,他手持茶杯,翻阅着报纸,我带着疲惫和沮丧的情绪在他身旁坐下,向他询问了相关情况。原来这里并未对外开放,这里是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我国奇闻怪事颇多,人们热衷于打造新的旅游景点,却忽视了现有的宝贵资源。这里的情况如此,雍和宫附近的柏林寺亦是如此。那位当地的中年人建议我尝试从胡同旁寺庙的侧门进入清净化城塔牌坊,看看是否能够顺利进入。抵达侧门时,一位年轻的小伙子正在值班,无论我如何劝说,他始终坚守原则,不肯通融。他甚至指着监视器告诉我,如果放我进去,他可能会因此丢掉工作。考虑到不忍心让别人为难,我最终只能放弃。然而,我心中不禁疑惑,即便是一所中国藏语系的高级佛学院,究竟有何特别之处值得对外开放供人参观呢?
站在侧门边拍的
《走进北京寺庙》一书中的图片
这就是《走进北京寺庙》一书中的图片,就是它们将我勾去的。
西黄寺的老照片
西黄寺的老照片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