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即墨境内牌坊众多,即墨古城新建琅琊王氏祖脉坊

  • A+
所属分类:石牌坊
摘要

编者按:清同治版《即墨县志》记载,明清即墨境内各种牌坊多达113座,其中即墨县城内外48座,大部分集中在县衙前的丁字街上,多为功德坊。从东门进入即墨古城,琅琊王氏祖的脉坊映入眼帘,这是于2016年4月新建,为纪念即墨琅琊王氏一族而立的脉坊。

编者按,《即墨县志》载于清同治年间,提及明清时期即墨地区共立有各类牌坊113座。其中,县城内外共有48座,这些牌坊主要分布在县衙前的丁字街上,绝大多数为表彰功德的牌坊。即墨古城依据历史中的老照片以及文字资料,特别邀请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曲阳石雕技艺的传承人刘红立所带领的团队,负责打造了包括山海名邦坊、恩宠宪臣坊、总督三边坊、四世一品坊、亚魁坊、父子御史坊、世步青云坊、湖广总督坊、齐王田横坊、琅琊王氏祖脉坊在内的18座牌坊。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杨晓彤 青岛报道

古城八脚牌坊_琅琊王氏祖脉坊_即墨古城牌坊

踏入即墨古城的东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琅琊王氏祖祠的脉坊,该脉坊于2016年4月落成,旨在纪念即墨琅琊王氏这一家族。

古城八脚牌坊_琅琊王氏祖脉坊_即墨古城牌坊

琅琊王氏祖脉坊的正面题额上书“德光炎汉”,背面则题有“祥发皋虞”,而副题额则是“琅琊王氏祖脉”。这些题额均出自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院长张立文之手,其文字寓意深刻,表达的是“王氏家族中的王公们道德高尚,为汉朝带来了荣耀,而这样的贤能家族,其发源地就在皋虞”。

古城八脚牌坊_即墨古城牌坊_琅琊王氏祖脉坊

琅琊王氏祖按三间四柱七楼王侯级制式设计建造,青石材质。牌坊上融合了浅浮雕与深浮雕的技法,其中中门与边门底梁装饰着传统的牡丹花草纹样,线条曲卷多变,图案繁复华美,层次分明,象征着王氏家族悠久的历史和不断进取的精神;边楼的花板则刻有凤凰图案,寓意着天下太平,牡丹图案则象征着王氏家族的吉祥与富贵;中门的花板之上,蝙蝠和寿桃的浮雕寓意着福气降临和健康长寿;四柱之上装饰着云纹浮雕,象征着祥云环绕,四季吉祥;抱鼓石上的圆雕则是吉祥神兽麒麟,象征着仁慈与祥和。

皋地,指的是靠近水域的高地。虞官,是古代负责管理山林湖泊的官员。这样的地方前临水边,后靠山峦,因此被称为“皋虞”。即墨皋虞是邪王氏的发源地,这里孕育了诸如汉室名相王吉、王骏、王崇等杰出人物,“公侯世袭,宰辅相承”,他们家族共诞生了92位宰相,36位驸马,以及35位皇后,堪称中国古代最顶尖的门阀士族。在晋代四大显赫家族“王谢袁萧”中,邪王氏位居首位,享有“华夏首望”的美誉,对东晋政权的更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琅琊王氏祖脉坊_即墨古城牌坊_古城八脚牌坊

文献中提到,琅琊王氏昔时享有盛誉,被誉为人才济济的显赫家族,享有“华夏之首望族”“中古第一望族”的美称。该家族的祖籍地是位于现今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温泉街道的皋虞故城。以王吉为首的家族墓地群,至今依然保存完好。

王吉,西汉时期琅琊皋虞(现今即墨区温泉街道西皋虞村)人士,身为琅琊王氏的第四代子孙,官职曾升至博士谏大夫。他自幼好学,凭借孝廉之才被任命为若卢右丞,不久后又被提升为云阳县令。在汉昭帝时期,王吉因举荐贤良而被任命为昌邑王的中尉。王吉因勇于直言进谏古城八脚牌坊,在汉宣帝时期,他被任命为博士谏大夫。他针对当时皇室过度奢侈、任人唯亲的现象,上疏向宣帝进言,建议选拔贤能之士,珍惜国家财力,整治官场风气,以及教化民众。

即墨古城牌坊_琅琊王氏祖脉坊_古城八脚牌坊

其后代中,以王羲之、王献之、王僧虔、僧智永等人为代表的一众王姓书法家,对我国的书法艺术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成为琅琊文化中的璀璨明珠。

身为王吉的第八代传人古城八脚牌坊王羲之承袭了王吉的仁爱之心,关心百姓疾苦。在他为官期间,他坚决抵制过度征战,深切体会民众的辛劳。漫步至皋虞村村南,你将目睹“羲之祖居”的石牌坊,以及两侧排列的12尊皋虞侯王的塑像,它们正向路过的行人讲述着往昔的荣耀。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
  • weinxin

发表评论

您必须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