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说起中国能引起争议的建筑,那绝对不能不提牌坊。
它们耸立在通途之上,将远方的地平线划开,令人心生敬畏之情。走过那座门楼,仿佛步入岁月长河,铭刻着无数年来为家族、为集体付出心力的人们。
潮州牌坊街
它们从悠久的岁月中走来,通过这栋独立存在的建筑,源自古代统治者之间权力制约的遗存,自上而下的尊崇与荣耀引发无数或井然或纷乱的往复。
在古道边或古村落里行走,人们常会被形形色色的牌楼所吸引。这种建筑本是古代社会的缩影,却在当今时代与人们相遇,那种感受非常奇妙,难以用语言表达。
文庙牌坊
然而,牌坊终究是旧时代的产物。那个时期的政治环境、社会风俗和个体抱负都与现在大不相同。现在我们想要找到它,就必须排除干扰,寻找它真正的存在痕迹。
第一座牌坊
牌坊,又称坊,属于中国古建筑的一种,在汉字文化圈,诸如朝鲜半岛、日本列岛、越南等地,都可以见到这种建筑形式。
某种程度上,日本 的鸟居与中国的牌坊亦为同源
西藏与新疆两地缺乏相关文献记录,牌坊在中国境内分布普遍,不过各地区数量分布极不均匀,总体呈现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的趋势,北京、安徽、浙江、福建这四个省份的牌坊数量最为丰富。
北京国子监古牌坊
徽州棠樾牌坊
关于牌坊的来历,说法很多,比较有名的有梁思成先生的“双楼说”和刘敦桢先生的“大门说”。
连阙说
“阙”萌芽于周甚至更早,经历汉唐,延续至明清,从未中断。
阙是彰显尊贵身份的重要建筑徽州八角牌坊图片,通常安放在皇宫、城墙、墓地、庙宇入口的两侧位置。
汉代阙楼高颐阙 已经有了记录重大事迹的浮雕 图源:筱溪听泉
树阙旌表的形式比较迟才出现,能够肯定的是在唐代已经形成制度,但早在汉代就已经有了苗头。
高颐阙——“高祖斩蛇图” 图源:筱溪听泉
坊门说
家门,是每个家庭向外界直接展示的形象,历来是古人悬挂旌表的主要位置,这种做法自先秦时代就已开始。
《管子》文献提及,齐桓公曾向民众筹措巨额带息借款,战事结束后,齐桓公询问管仲如何才能帮助民众恢复生产,管仲提出的办法是,用白灰粉饰借贷人家的门庭,并且加高他们的闾门,以此表彰他们。
《汉宫春晓图》中的门
魏晋年代往后,里巷制度逐渐被坊市制度所替代,不过闾门这个称呼仍旧用来指代住家区域的大门,旌表门闾的含义因此不再局限于闾门本身,同时也涵盖了坊门以及里门等其他形式的入口。
唐代朝之前表彰贤良的方式通常是在住所的门楼或者巷口的入口竖立记号,后来慢慢发展成为单独的建筑样式。这种建筑不必须依靠墙壁和门楼就能独立存在,形成独特的构造,是中国传统建筑中与众不同的一个类别。
福州三坊七巷,依稀可以一窥唐代里坊制度的遗存
牌坊的称谓源自里坊里的“坊”字。里坊是都市布局的基本单元,里坊设有围墙和门楼,如同城市中的独立区域。门楼样式类似乌头门,门额上题写某某坊的名称。若坊内住户在品德或科举上表现优异,官府会在门楼上张贴告示,以此彰显嘉奖。
唐朝末期起,城区布局规则慢慢变松,宋朝时,那种与外界隔绝的街区模式彻底废除。虽然街道的围栏被拆除了,但那些街口的门还留着,不过它们已经变成了没有门板的新样式门,作用也变了,不再主要是管理居民进出,而是主要用来表彰好人好事、怀念故人以及美化环境。
《宋高宗书孝经马和之绘画》图册中的门 图源:知乎@嘉禾
牌坊和阙、坊门这类建筑,在外形和用途上确有共同之处:都高耸挺立,并且用以彰显功绩。不过,牌坊并非源自这些建筑的自然发展,而是将多种具备“彰显功绩”意义的形式整合,经过重新组合而形成的一种全新建筑。
这个坊门是最大的启发之处,牌坊以它为出发点,结合了“阙”“华表”“乌头门”以及“棂星门”等建筑的精神特质和物质形态,这才最终形成了独立的样式。
杭州钱王祠牌坊
中国明清时代牌坊数量达到顶峰,留存至今的牌坊实物基本上都属于那个年代建造的。
牌坊在明清时代数量激增,这与儒家礼教达到顶峰有密切联系。同时,不断壮大的家族组织,也为了提升声望和团结族人,踊跃申请建立牌坊,期间许多女性为此付出了代价。
徽州棠樾牌坊群
近代以来,许多贞节牌坊遭到损毁,当代国人的道德理念和人生追求经历变革,牌坊所体现的封建思想已经消失,不过它的艺术和历史意义依然保持。
变化万千
牌坊通过柱子数量和不同间数、楼盖层数的灵活搭配,呈现出丰富的造型,彰显了我国传统建筑巧妙的构思。
间与柱
关于牌坊分类,有一个简单粗暴的方式——即看它的柱子。
柱子若从明楼楼顶向上延伸,就称作“冲天式”,也被称作“柱出头”式。相应地,还有一类是“不出头”式。
冲天式牌坊
陈家祠牌坊 不出头牌坊
牌楼的间数可以依据每座牌楼之间相隔的远近来划分。柱子是否伸出顶端,都会形成“一个单元两根柱子”“三个单元四根柱子”“五个单元六根柱子”等样式。柱子数量逐渐增多,牌坊的单元数量也随之增加,并且整体构造更加繁复和庄重。
许国石坊
通常情况下,皇家园林中的牌楼多为不出头造型,而街市上的牌楼则普遍采用冲天样式。
牌楼
牌楼属于牌坊的一种特殊形式,其顶部会构建飞檐斗拱,这种构造借鉴了木结构建筑的特征,因此得名牌楼。普通的牌坊看起来比牌楼更为简单,不过,牌楼的建造历史却比普通牌坊更为悠久。
依照精确说明,牌坊和牌楼本质上有区别。牌坊缺少斗拱和屋檐,气势不如牌楼。然而,二者体现的嘉奖目的极为接近,并且“坊”“楼”的区分在民众中并不明确,因此最终被当作同义词使用。
昆明金马坊
牌楼和牌坊的主要不同点在于顶部构造,即屋顶的样式,常见的有单层、三层、五层、七层、九层、十一层等规格。
这种结构同先前所说的间柱共同作用,使人们能够直接判断牌坊的等级。例如,依据清代《工程做法则例》的记载,只有帝王的神庙和陵墓才被允许使用“六柱五间十一楼”的规格,而普通臣民最多只能建造“四柱三间七楼”的牌坊来彰显功绩。
曲阜孔庙的“万古长春”坊,六柱五门五楼,从侧面印证了人们对孔子的敬重 图源:济宁文旅
同样,牌楼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顶部高耸的,另一种则不是,而且早在宋代就已经有了这种建筑形式。
南宋绘画和碑刻所见牌坊样式
图源:傅伯星《宋画中的南宋建筑》
宋代牌坊的实体现今已无法见到,不过借助宋代绘画仍可略知其貌。图中编号为2、3的属于冲天式牌楼,编号为1、4、5的则是非冲天式牌楼,这种牌楼也可以称作带屋檐结构的牌楼。
等级
除了显而易见的差异,另有一点必须仔细审视才能察觉的等级不同。
牌坊顶端通常设有一块长条石板,石板上镌刻着特定字样,用以标示牌坊的等级。这些字样可能是“御制”,也可能是“恩荣”,还可能是“圣旨”,或者是“敕造”,它们分别对应着牌坊的四个不同级别。
棠樾牌坊群中的慈孝里坊,难得的御制牌坊 图源:黄山文旅
在各类牌坊中,敕建等级最低,仅需皇帝口头恩准即可,书面核准称为圣旨,若由皇帝主动提议为表彰而建,则属于恩荣之列。
第一种和第二种情况下的开销要自己解决,恩荣牌坊的费用由当地政府买单,而只有等级最高的御赐牌坊才会动用国库资金来修建。
最后的“牌坊”
贞节牌坊在众多牌坊里,名气最大,但也最引人非议。
这种物品的流行与中国古代倡导女性遵守贞洁品德紧密相连。西汉时期刘向便为模范女性撰写传记;历代朝廷都表彰女性忠贞孝顺的行为;明朝时更是以设立祠堂、树立牌坊等方式给予荣誉。
明朝已经形成了树立贞节牌坊的惯例,清朝对女性的道德标准更加严格,禁止寡妇再婚,提倡寡妇保持贞洁。
从当下的角度审视,贞节牌坊宛若女性的安息碑,然而任何事物的产生都有其特定的时代成因。
张氏节孝坊
徽州一带,明清时树立贞节牌坊数量相当多,这种情况同当地独特的地理条件和人文传统关系非常紧密。
徽州地方山峦众多,其地理状况较为隔绝,家族成员之间的社会联系最为关键。又因为山多田少,许多男性不得不远行做买卖,又依靠宗族势力来守护家庭的基本稳定,女性则被严格的礼教和族中规矩严密看管。
可见, 贞节牌坊在徽州是由地理和文化的双重因素所催生出的。
徽州牌坊
除了贞节牌坊,也有其他式样的牌坊,诸如彰显孝行的孝子牌楼,又或者颂扬施政功绩的德政牌楼以及纪念军事成就的军功牌楼等。
牌坊最主要的作用是表彰,树立值得效仿的典范,以此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进而实现社会风化。
表彰和颂扬的行为主要涉及“忠诚”、“孝顺”、“节操”和“道义”,此外还有表彰政绩和军功的坊牌,以及地方当局为科举功臣建立的坊牌,再有就是为纪念先辈的忠义之士所建的坊牌,以此奖励有功之臣、杰出将领、德行高尚者、孝顺子孙、贞洁妇女、科举英才、仁义之士和长寿之人。
许村的高阳廊桥、大观亭与双寿承恩坊 图:金晚
除此之外,牌坊的式样和装饰具备深厚的雕刻与彩绘艺术内涵,其上的题字与横额也为中国书法艺术呈现了施展的空间。
此外,这座牌坊本身就是重要的历史文献,它对某些历史发生和具体人物有比较真切的表现,也是对那个时期社会风俗和政治状况有相当直接的体现。
因此,心中的牌坊可除,但牌坊建筑依然有矗立的理由。
值得一看的牌坊们
棠樾牌坊群
歙县棠樾牌坊群是安徽境内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牌坊群,它还是古徽州地区极具标志性的石刻古建筑。
牌坊群共有七座大型石牌坊,分别建于两个朝代,明代三座徽州八角牌坊图片,清代四座。具体包括慈孝里坊,鲍灿孝子坊,鲍文龄妻节孝坊,鲍漱芳父子义行坊,鲍文渊妻节孝坊,鲍逢昌孝子坊,鲍象贤尚书坊。
牌坊群靠近村庄的一侧设有鲍氏宗祠,祠堂之中陈列着清乾隆皇帝亲笔题写的对联,上联赞颂当地慈孝风尚冠绝天下,下联称道此乡景致为江南翘楚。
图源:歙县文旅
这七座牌坊全用石头建造,按照 “忠、孝、节、义” 的次序耸立在棠樾村前方的大道上,历经明清两个朝代,其建筑风格依然保持一致。
明代的三座坊的构造和规模基本相同,每一座都有四根柱子和三个间隔,并且是三层建筑。它们之间的差异在于,前面的两座坊采用了卷草型的纹饰作为屋脊的样式,而最后一座坊则是采用冲天柱的结构。到了清代,四座坊全部都是冲天柱式,显得非常高大壮观。
棠樾牌坊对于探究明代及清代的政治格局、经济状况、文化传承、建筑特色和徽商的起源与演变,乃至民间风俗,都具有非常关键的意义。
许国石坊
这座牌楼也被称为大学士坊,是中国现存的唯一一座八角形牌楼,建造者为许国,他是徽州歙县人,担任过嘉靖、隆庆、万历三个朝代的重臣,因为在平定云南叛乱中建立功勋,被授予武英殿大学士的封号,官职达到了内阁的副辅佐位置。
许国石坊 图源:金晚
许国石坊堪称徽州石坊的典范之作,集中展现了石坊建造技艺与艺术水准的巅峰状态。它运用了两种独特的冲天柱式设计,因此石坊整体结构稳固,形象饱满。同时,许国本人当时享有显赫的政治声望,这使得该石坊成为当地四柱三楼冲天柱式石坊的标杆样式,并持续影响明清数百年间,为石坊发展史留下了独特的印记。
夜色下的许国石坊 图源:金晚
隆昌牌坊群
隆昌牌坊群坐落在四川省隆昌市,从明朝弘治九年(1496年)到清朝光绪三年(1877年),历时二百八十一年间,共建有十七座牌坊,其中德政坊有五座,节孝坊有四座,功德坊有两座,而贞洁坊、孝子坊、百寿坊、山门坊、镇山坊以及嵌瓷观赏坊各有一座,这些牌坊的构造大多采用四柱三门青石牌楼的形式。
图源:四川省传统文化遗产保护协会
隆昌市渔箭镇王家店村有一座嵌瓷观赏坊,是隆昌仅有的砖砌彩塑牌坊,此物于全国范围内极为罕见。这座牌坊完全摒弃了牌坊本应具有的旌表与教化作用,匾额上所题的“瑞映南亭”和正扁上书写的“飞觞醉月”,仅仅反映了牌坊主人的个人心愿与人生取向,实为特例。
嵌瓷观赏坊
横省石牌坊
国家重点保护文物,是中国已发现年代最早的仿木式构造石质牌楼,解决了元代以前境内未曾出现石牌楼的难题。
图源:艺旅文化
它藏匿于群山之中,直到1999年,才在宁波市第三次文物普查时被找到。
这座牌坊在构造和布局上,几乎完全复制了宋代木构建筑的样式,阑额部位绘有“七朱八白”的彩绘图案,非常难得。
图源:艺旅文化
结 语
牌坊属于中国古建筑中的微缩之作,它的意义并不会因为规模不大而有所减损。
从牌坊这边望过去,可以明白官方倡导的观念怎样传到民间,也可以体会儒家学说怎样变成古人行为准则。
牌坊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传统习俗中某些不良风气的象征,然而它终究是历史面貌的一种体现,我们应该采取全面的态度去审视它。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