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新华社于10月29日从拉萨传来消息,报道了吉隆这一“黄金口岸”正通往南亚大陆的情况。
喜马拉雅山脉中段深处,雪山矗立,云雾缭绕。
在海拔4200米的西藏吉隆县城南部,我们下车行走在峡谷之中,四周被高耸入云的山峰所环绕,峭壁巍峨壮观。沿途我们经过一个峡谷,那里正是南北贯穿喜马拉雅山脉的关键通道之一——吉隆沟。
此处历来是中国与尼泊尔及整个南亚地区交流的关键通道,它记录了两国千年来的交往历程,同时也目睹了改革开放40年间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巨变。
当前,该通道前方敞开的是覆盖17亿人口的辽阔南亚区域,那是一个被誉为“黄金口岸”的宝地。
吉隆沟南部,一座由水泥建造的桥梁横跨在中尼边界河南北两侧,而在我国这边桥头的位置,一座雄伟而庄重的国门大楼巍然矗立。记者在采访之际,正巧赶上了海关当天开关放行的时段。在我国国门内部区域,准备出境返回尼泊尔的货车已经整齐地排列成了一条长长的队伍。
在海关边检大厅,记者目睹了一幕:队伍最前方是一群刚从西藏旅行归来,正计划前往尼泊尔旅行的德国游客。他们踏上界桥,此时,几批印度游客刚通过尼泊尔边检,正朝着中国一侧缓缓走来。令人惊讶的是,这个地理位置相对偏僻的吉隆,却洋溢着浓厚的国际化氛围。
扎西顿珠副关长所提供的数据进一步印证了记者的直观感受:自2014年12月1日起,中尼两国口岸正式投入使用,当年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了7000万元;紧接着,次年这一数字便飙升至6.1亿元;到了2018年上半年吉隆冲堆石塔,这一数字更是攀升至约13.9亿元;与此同时,进出境人员数量也接近7万人次。
在海关外蜿蜒如巨龙般排列的货车队伍,充当着中国与南亚地区物流运输的重要角色。2015年4月,尼泊尔遭遇了8.1级强烈地震,导致原本的中尼边界樟木口岸因灾受损而无法正常运作,从而使得吉隆口岸成为了连接中尼两国之间唯一的陆上贸易通道。
刘健,吉隆口岸管委会的副主任,向记者透露了一组数据:若货物通过公路和铁路的联运方式从我国内地出发,通常情况下只需10天就能抵达印度境内的指定接收点。相较之下,若选择海运,则往往至少需要20天的时间。正因如此,越来越多的我国企业倾向于通过吉隆口岸来开拓南亚市场。
“黄金口岸”的出现,为生活在吉隆口岸两侧的民众带来实惠。
位于距离口岸二十多公里的吉隆镇,遍布着来自四川、贵州、河南等地的特色餐馆,其间还点缀着尼泊尔风格的餐厅或特产店铺。尼泊尔商人泽登表示:“以前,从尼泊尔境内前往吉隆,只能依靠徒步,一趟往返需要花费数日时光。自从通路和通关政策实施以来,他的小店能够及时补充货源,每月的销售额都稳定在十几万元人民币以上。”
在吉隆镇附近的冲堆村,记者拜访了村民达瓦次仁的住所。此前,村民们分散居住在吉隆周边的山中,但近十几年的时间里,他们纷纷搬迁至政府统一建设的崭新村落。如今,随着吉隆镇的全面兴盛吉隆冲堆石塔,村民们有的投身于农业种植,有的专注于畜牧业养殖,还有的从事交通运输,他们已经从过去的整体贫困状态逐步过渡到了温饱生活。
眼前的景象,还只是吉隆未来发展的开端。中尼铁路的规划选择从吉隆出境并设立站点,因此未来这一区域与南亚市场的物流量预计将呈现指数级增长。冷链运输将确保尼泊尔及南亚其他地区的牛羊肉和水果能够顺利进入中国内地市场;大规模物资的运输将显著提升尼泊尔民众的日常生活物资供应;铁路站点的设立还将促进靠近口岸的出口加工区的发展,甚至可能推动中尼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建设,从而进一步促进双方的就业和贸易往来。
“一带一路”倡议的精髓在于推动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区域间的紧密联系。记者观察到,吉隆口岸,作为连接“一带一路”与南亚大陆的重要陆路通道,其地位具有显著的代表性。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