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牌坊街:承载深厚历史文化底蕴,见证岁月变迁

  • 潮州牌坊街:承载深厚历史文化底蕴,见证岁月变迁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石牌坊
摘要

在明末清初时期,潮州府内曾屹立着180座古朴的牌坊,这些牌坊不仅见证了潮州的历史沧桑,更承载了府城人民的深厚情感。太平路上的牌坊街,作为府城的繁华中心,每一座牌坊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它不仅见证了成氏家族的辉煌历史,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潮州是一座旅游资源十分充沛的城市,有很多值得游览的地方。不过要说最让游客着迷的去处,那非潮州牌坊街莫属。这条古街以二十三座古牌坊为主要特色,每一座牌坊都蕴含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因此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探寻。

潮州最具代表性的地方,集中了原汁原味的潮州美食鼎湖山牌坊历史,蕴含着府城悠久的历史印记,同时也是广东省率先被认定的历史文化名街。

潮州牌坊街的历史变迁

明朝末年清朝初年,潮州府境内曾经耸立着180座典雅的牌楼,它们不仅记录了潮州的岁月变迁,更寄托了府城百姓的真挚情谊。如今,这些文物古迹虽然已经湮没,但它们的形象却永远铭刻在潮州民众的脑海中鼎湖山牌坊历史,也转化成了府城不可或缺的文化象征。

1949年以后,受历史因素影响,太平路上的牌坊数目急剧下降,仅存19座。不过,2004年4月,潮州府开始实施牌坊街的修缮工程,这一行动象征着府城历史文脉的振兴。数年悉心修缮之后,2009年10月,府城矗立起二十三座崭新牌坊,再度建成了国内规模最为宏大的古牌坊聚集地,该景象不仅引得众多游人纷至沓来参观,更成为了潮州府城一道引人注目的美丽景观。

太平路上的牌坊街,是府城最热闹的地带,那里的每一座牌坊都蕴藏着丰富的历史内涵。这些牌坊不只是独特的街景,也是一个个生动的传奇。如果你对它们有兴趣,可以仔细去了解,体会那每座牌坊里头的传奇色彩。

四进士坊始建于1517年,位于四进士亭巷口处,旨在纪念四位德行高尚、功业卓越的进士,即萧与成、陈大器、薛侃、苏信。该牌坊树立用以缅怀他们的杰出贡献与崇高风范,历经岁月仍彰显其不朽精神。

2. 文宗方伯·皇命三锡坊

这座牌坊最早在明朝崇祯年间动工建造,位置位于军厅巷入口处,主要是为了纪念考中进士的黄琮,并且也是用来追思那些在抗日战争中壮烈牺牲的仁人志士。

3. 状元坊

潮州牌坊街历史文化_鼎湖山牌坊历史_潮州牌坊街古街特色

状元坊最早建于明朝嘉靖时期,位于铺巷入口处,是潮州当地非常出名的牌坊之一。该牌坊是为了纪念潮州唯一一位文科状元林大钦而建造的,并且它还蕴含着“国家杰出人才”的重要含义。

4. 圣朝使相·覃恩三锡坊

圣朝使相·覃恩三锡坊建于1785年,位于翁厝巷口北边,系清朝杰出宰相郑大进亲自建造的。该牌坊既记录了郑大进的非凡功绩,也蕴含着潮州民众爱国、仁爱及豁达的情怀,对后世的潮州人具有启迪作用。

5. 理学儒宗·铨曹冰鉴坊

理学宗师·铨曹冰鉴坊,始建于1617年,位于羊玉巷边,由吏部郎中唐伯元亲自设计而成。唐伯元凭借其渊博的学问和出色的执政能力,深受潮州民众的深切爱戴。此牌坊不仅展现了唐伯元的辉煌成就,更化作了一种信仰,鼓舞着后来者不断奋发向上。

6. 柱史坊

柱史坊始建于1517年,位于柳衙巷口,为纪念明御史许洪宥而建。古代御史担任谏官之职,向帝王建言献策。东汉时,御史亦称“柱台”,故此牌坊得名“柱史坊”。该坊不仅记录了许洪宥的忠贞与才智,更蕴含着崇高的精神价值。

7. 三世尚书·四朝大老坊

这座牌坊位于分司巷入口处,是为纪念林熙春及其祖父、父亲三位尚书而设立。林熙春的卓越贡献深得皇帝肯定,其父和祖父因此被追封为尚书,三人合称“三世尚书”。此坊既彰显了他们的忠贞与才智,也象征着他们高尚品格的永久延续。

8. 宗伯学士·三世宫端坊

潮州牌坊街历史文化_鼎湖山牌坊历史_潮州牌坊街古街特色

这座牌坊最早建于1643年,位于载阳巷口,由南京礼部尚书黄锦专门建造,用以追思他本人以及父辈、祖辈三代的显赫官宦生涯。黄锦凭借其尚书之职,人们尊称他为“宗伯”。他能获得如此高位,主要得益于其父和祖父的强大社会关系,他们曾受赐官职,因此黄锦也被敬称为“三世宫端”。这座牌坊既展现了黄锦家族的显赫地位,也永久性地歌颂了他们的忠贞不渝、才学渊博以及崇高品德。

9. 戊辰八贤·盛世元凯坊

这座牌坊最早建成于明朝崇祯年间初期,地点位于广源街的入口处,是由崇祯戊辰科考中进士的同科八位同窗一起兴建的。崇祯戊辰科考是潮州在明代科举中的最高成就,而这座牌坊也成为了潮州所有科举牌坊中最后的光辉篇章。它不仅记录了那个时代的昌盛景象,更被潮汕百姓敬仰为“后八贤”的八位杰出人士——辜朝荐、郭之奇、黄奇遇、宋兆禴、李士淳、梁应龙、杨任斯、陈所献——所代表的光荣岁月。

10. 少司马·大总制坊

这座牌坊最早建造于1546年,位于东门街口南侧,系兵部侍郎兼宣大等处总督翁万达亲自主持设立的,它一直安稳地矗立在那里,目睹了翁万达的杰出政绩和非凡经历。

11. 节镇三省·诰敕重封坊

这座牌坊立在三岔路口,由陈以贲和儿子陈志颐为追念父亲陈道行所立。它目睹了陈家多代人的兴盛与衰败,也蕴含着岁月沉淀的文化底蕴。

12. 侍御坊

潮州牌坊街历史文化_潮州牌坊街古街特色_鼎湖山牌坊历史

这座牌坊最早出现在明朝嘉靖时期,位于三家巷的入口处,由明代的进士、苑马寺的官员成子学为了纪念他的祖先而建造的。它不仅记录了成家过去的荣光岁月,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13. 两京科道·金榜联芳坊

这座牌坊最早建于明代中期,位于开元路口的北侧,由明监察御史郑安和其弟吏科给事中郑寯联手创建而成。它不仅记录了两位郑氏兄弟的辉煌成就,也蕴含了那个时期的岁月印记。

14. 台省褒封·科甲济美坊

这座牌坊位于金聚巷口,由明户部郎中李思悦的父亲李一庄与御史李春芳的父亲李大受联手建立。它不仅展现了李氏家族在科举考试中的辉煌表现——有四个进士和两个举人,更寄托了那段荣耀岁月的珍贵回忆。

15. 大理少卿·经略边务坊

这座牌坊最早建于1533年,位于义井巷南边,由明大理寺少卿吴一贯为表彰其经营边防的突出功绩而设立。它记录了吴一贯在边防事务上的非凡事迹,同时它也成为了那段历史的可靠凭证。

16. 吴楚重镇·四世大夫坊

鼎湖山牌坊历史_潮州牌坊街古街特色_潮州牌坊街历史文化

这座牌坊设立在甲第巷的入口处,由清乾隆年间武进士林炳星建立,目的是为了彰显其家族的显赫门庭。林炳星的曾祖、祖父和父亲都曾受封为武义大夫或武功大夫,这项荣耀持续了四代,所以这座牌坊也称作“四世大夫坊”。它不仅记录了林家的兴盛过往,还成为了吴楚一带的文化标志。

17. 锦绣辉煌·貤封叠被坊

这座牌坊矗立在巷子入口处,系清雍正甲辰科进士、曾任巩县知县的邱轩昂亲自建造。它饱含着家族的显赫声望,不仅记录了邱轩昂个人的卓越功绩,也彰显了家族的崇高身份。此外,这座牌坊与前述的“四世大夫坊”存在紧密联系,二者共同缔造了吴楚一带的文化佳话。

18. 榜眼·秋台坊

这座牌坊是在1828年重新修建的,它位于巷子的入口处,是由南宋时期的礼部尚书王大宝亲自建造的。它不仅记录了王大宝个人的杰出贡献,更成为了宋代岭南地区独一无二的榜眼象征。这座牌坊,不仅象征着个人的荣誉,更蕴含了整个岭南地区的文化内涵。

19. 玉署仙班·木天人瑞坊

这座牌坊最早在1749年建造,地点位于石牌巷入口处,由清朝乾隆年间的进士刘起振亲自发起建立。它不仅体现了刘起振在学问上的杰出成就,也代表了当时社会重视教育的风气。这牌坊以“玉署仙班”和“木天人瑞”作为名称,象征着学术的兴盛与人才的不断涌现,是岭南文化发展的有力证明。

20. 大理司平·两浙都运坊

潮州牌坊街历史文化_潮州牌坊街古街特色_鼎湖山牌坊历史

这座牌坊伫立在辜厝巷的入口处,为纪念明大理寺评事郑崇而建。它坐落于太平路的南头,是这条街巷里最先出现的建筑,人们常称它为“头亭”。此牌坊不仅寄托着对郑崇的怀念,也记录了那个时代的治理状况与兴旺景象。

21. 七俊坊

这座牌坊最早建造于明朝嘉靖时期,位置在东门街古井旁边,目的是为了纪念嘉靖甲辰科考中的七位优秀举人,他们分别是林光祖、章熙、黄国卿、郭维藩、陈昌言、苏志仁和成子学,这七位举人的名字和这座牌坊联系在一起,一起见证了那个时代的荣耀。

22. 恩光洊锡坊

这座牌坊同样始建于明嘉靖年间,位置在东门街古井东边,和七俊坊相望。它由封尚书翁玉建造,是为了纪念他的父亲翁万达。翁万达是位在历史上很有名的人物,他的儿子翁玉特地立这座坊来表示怀念。

23. 十相留声坊

这座牌坊,年代可以上溯到明代,位置在郑厝巷口那里。牌坊名称里的“泰山北斗”,专门指韩愈这个人,而“十相”则是指那些被贬谪过或跟随旧朝迁徙来的十位宰相。这个地方,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积淀紧密相连,一起讲述着这片土地上的往事。

牌坊街,道路交错,大街小巷彼此映衬,颇具特色。街道两侧的骑楼店铺,如同密密麻麻的建筑,为这条老街注入了丰富的热闹与吸引力。穿行其间,似乎可以听见过往岁月的声响,体会到这片区域的蓬勃生机与旺盛活力。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
  • weinx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