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编辑注:叙事是对于远古岁月的追溯,也是对辉煌文明的追慕。会昌乃千年古县,其地山川壮美,其境英才辈出,其域文化底蕴丰厚,其域叙事根基深厚,为构筑“三地一城”、塑造“独好会昌”提供了文化支撑。会昌县融媒体中心与会昌县史志研究室联手创办【会昌叙事】专栏,旨在讲述会昌往事,传递会昌信息,助力会昌进步。今天刊发第三十八篇:会昌牌坊知多少。
牌楼也叫牌坊,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标志物。牌楼起源于周朝,是从衡门发展变化来的,到了唐代被称为乌头门或者棂星门,主要有柱子露出头和柱子不露出头两种形态。从用途来看,主要包括表彰节妇的节孝牌坊,记录功绩的功名牌坊,祝福长寿的长寿牌坊,用于标识的标识牌坊,起引导作用的导引牌坊,以及考虑风水布局的风水牌坊。
如今很多人常用牌坊作为景点入口或街道入口,引导人们进入景区或街区,有时还会配上对联,与周围环境形成互补,增添特色,让人们更好地认识当地的历史风貌、民俗习惯和人文底蕴。
一、消失的古牌坊
会昌县旧时有几座牌坊?《会昌县志》中载明,在乾隆、同治时期,会昌县建有许多牌坊,具体包括
保厘坊:在县治南,明知县刁梦麟立。
激扬坊、贞肃坊:在都察院行台左右。
博士坊:在县治右,为宋侍讲尹天民立。
桂华坊:为唐稷立。
兴贤坊:为尹天民立。
进士坊:在县治左,为宋进士赖克绍、唐稷立。
孝善坊:在县治东,宋乾道间知县崔允升立。
惠政坊位于县衙西侧,由宋淳熙年间的知县潘克和创建,后来明知县王文孜将其更名为迎恩坊。
感化坊:在县治南,宋绍兴知县李好问立。
节孝坊:在赖家巷,为监生赖掞妻刘氏立,附列进士赖泽霖。
孝行坊:一处位于水东,系明万历年间由廪生欧子复创建而成。另一处位于城内摚把街,乃顺治年间由生员刘嘉屏所建。
百岁坊,有欧可建立,有钟应华建立,有萧大宾之妻刘氏建立,也有萧廷选建立。
旌义坊:明景泰间,为欧志雄、赖胜先、赵雄立。
进士坊设立于县衙照壁背面,就是从前南都坊所在的地方,由康熙庚辰科武进士李得梁建造,他还刻上了举人李益灿、李元琦、李得棨、李长安的名字。
进士坊:在儒学左,康熙戊戌科进士萧师谔立。
圣谕坊:在仪门内,知县戴体仁重修。
三处分界坊、九地要塞坊:位于县衙正门东西两侧,康熙年间由知县黄鹤创建,雍正乙卯年由知县范兴谷进行修缮,乾隆庚午年由知县戴体仁再次整建。
御赐进士坊;在赖家巷,崇祯末为廷试贡士赖士奇立。
长良坊,位于水头,是为了丰县知县钟世章和长乐知县钟沂而建造的。清白坊,坐落于庄埠,是由知县胡夷简所建立的。
冬官坊:在水东,为郎中文伯达立。
虔南古邑坊:在丽泽门之外,知县崔允升立。
文魁坊:在排栅巷,为举人叶联芳立。
登科坊:在铁炉巷,为举人王兆龙立。
文魁坊:在水东,为举人文峙立。
文魁坊:在水东,为举人李元琦立。
登科坊:在白鹅,为举人王三锡立。
亚元坊:在县治西街,为举人李得棨立。
兄弟元魁坊:在排栅巷,为举人李琳、李皇图立。
恩科坊:在南门外萧氏祠前,为萧师谔立。
登科坊:在富尾刘氏祠前,为举人刘安国立
登科坊:在社坛下沈氏祠前,为举人沈勋立。
恩科坊:在德星阁内吴氏祠前,为举人吴人缙立。
登科坊:在南大街刘氏祠前,为举人刘首相立。
文魁坊:在水东李氏祠前,为举人李发万立。
恩科坊:在水东李氏祠前,为举人李得渊立。
文魁坊:在长赖,为举人郭有翼立。
文魁坊:在蚕口,为举人刘圣谟立。
文魁坊:在洋口,为举人谢声洪立。
亚元坊:在麻洲,为举人邹师尚立。
登科坊:在增方岽下,为举人邓韬立。
登科坊:在承乡,为举人周日庠立。
登科坊:在罗方,为举人罗日隚立。
登科坊:在石螺坌,为举人蓝日恒立。
登科坊:在雁坞,为举人李长安立。
叔侄恩荣坊:在半迳,为举人李琳、副榜李大位立。
恩科坊:在小沙,为副榜吴大綵立。
经元坊:在水头,为举人钟俨祖立。
这些牌坊已经消失不见了。
二、现存的古牌坊
现在,会昌县乡间地区还保留着一些古老牌坊,其中四座特别出名,分别位于庄埠乡、筠门岭镇和右水乡,这四座都是表彰节妇的牌坊。
1、庄埠乡庄埠村刘氏节孝牌坊
这座石牌坊始建于乾隆朝时期,即1737年,整体构造由红色砂岩打造而成,呈现四柱三门三重屋檐的布局,其中三门仅开放中间一门,两侧门洞以完整的大石板墙封堵,柱顶、门楣、横梁以及屋檐下的柱子都装饰有细致的雕刻,牌坊入口处摆放着一对石质狮子。
《会昌县志》中记述:刘氏,是儒童胡维俊的妻子,她侍奉公婆非常恭敬,关怀备至,到了二十二岁丈夫去世后便守寡,去世时享年六十一岁,当地请求表彰她并建立牌坊。
↑庄埠乡庄埠村刘氏节孝牌坊
2、筠门岭羊角村蓝氏节孝牌坊
这座牌坊始建于乾隆四年,整体高度达到六米,立柱直径为四点六四米,屋檐展开宽度为七点零四米。牌坊设有三个门洞,正中的门洞高度为二点五六米,宽度为一点九米,其余两个侧门宽度均为一点一三米,高度为二点二米。正门上方横额以阴刻手法呈现“旌表儒童周道明之妻蓝氏坊”字样,牌坊中部屋檐处竖立石碑,上书“节孝”二字,顶部屋檐上端树立一方竖匾,匾额上镌刻“圣旨”二字,此牌坊专为表彰羊角村儒童周道明之妻蓝氏的节烈孝行而建造。
蓝氏节孝牌坊怎么来的呢?
民间有个这样的传说。乾隆朝时,羊角村读书人周道明去京城应试路上,不幸离世了。他父亲老年时失去儿子,伤心得泪流满面,因此病倒床上。蓝氏年纪轻轻就守了寡,非常悲伤,好几次想跟着丈夫去死。可是蓝氏想到年迈的公公没人照料,就打消了这个想法,坚决扛起家庭的重担,一边辛苦种地,一边照顾生病的公公。
家翁因心情低落和饮食不济,身体每况愈下。当地医生建议若能补充些食物,病情便会有起色。然而周家一无所有,无力购买食材。蓝氏甚至想牺牲自身,经过反复权衡,猛地拿起刀子,从自己腿上割下一块肉。蓝氏强忍剧痛,包好伤口,将割下的肉炖成汤汁,递给家翁饮用。家翁喝着肉汤,身体渐渐康复。外面渐渐有了些议论,讲周家那么拮据,怎么买得起肉吃,猜测是蓝氏行为不端,干出亏心事弄到了钱。村民们因此告到了官府,县令派人把蓝氏拘来审问,她却坚决不认罪。县令没办法,只得对她用重刑,结果把她的外衣都打坏了,露出了割肉后留下的伤痕。县令走近询问蓝氏,了解了事情的原委,立刻把她放了回家。县令将此事呈报给朝廷,乾隆帝得知后,决定嘉奖蓝氏,颁发圣旨指示县衙为蓝氏建造旌表节孝的牌坊。
这个故事见于《会昌县志》:蓝氏是周道明的妻子,她恭敬地侍奉公婆,关怀照顾无微不至,十八岁守寡,七十六岁去世,曾请求朝廷表彰并建造牌坊。
↑筠门岭羊角村蓝氏节孝牌坊
3、右水乡田丰村梁氏节孝牌坊
这座牌坊始建于乾隆十二年,即公元1747年,采用青石建造,拥有四根柱子、三个门洞和三层屋檐,整体高度达到7米,宽度为6.36米,厚度为0.38米。最上层的屋檐下方,雕刻着“圣旨”两个大字,形成直立的匾额。中间一层横梁上,镌刻有“节孝”二字。最下层石匾上,则记录着“旌表儒童王元昆之妻梁氏坊”的文字。整座牌坊的表面装饰着人物和花卉的浮雕,显得精致而巧妙。牌坊的四个柱子分别镶嵌着两对石鼓,中间的门洞里树立着一对石狮子,这些构件都保存得十分完好。
《会昌县志》中记录,梁氏是王元昆的妻子,她二十八岁时丈夫去世,就守寡,孝顺地侍奉公婆,去世时六十四岁,朝廷批准为她建立旌表牌坊,允许她的名字进入节孝祠。
↑右水乡田丰村梁氏节孝牌坊
4、右水乡田高村余氏节孝牌坊
这座牌坊是为已故赐进士出身、翰林院检讨肖万昌的祖母余氏树立的节孝表彰建筑。它始建于清乾隆十四年,即公元1749年湖南省洞口县 尹吴氏牌坊,整体采用红石建造,拥有四根柱子和三个门洞,顶部设计有三层屋檐。牌坊的总高度达到6.03米,横向宽度为6米,每根柱子的厚度为0.36米。目前顶部结构已经损毁湖南省洞口县 尹吴氏牌坊,中间一层上部雕刻着人物造型的浮雕,下部则刻有“节孝”两个大字。最下层是石质牌匾,上面题写“旌表儒士肖必茂之妻余氏坊”字样,牌匾四周装饰有二龙戏珠的浮雕图案。原坊门石狮、石鼓俱毁。
《会昌县志》中记述:余氏是萧必茂的妻子,她二十二岁时丈夫去世,就守寡不再嫁人,恭敬地侍奉公婆,去世时五十五岁,朝廷请求表彰她并建造牌坊,允许将她列入节孝祠。
↑右水乡田高村余氏节孝牌坊
三、新建牌坊例举
现在,会昌县建造了若干座牌楼,比如岚山公园那座牌楼,还有汉仙岩那座牌楼,以及会昌戏剧小镇的那座石质牌楼。
1、岚山公园牌坊
岚山公园的牌坊位于会昌城郊岚山岭山麓的翠园路旁,它既是进入岚山的通道,也是岚山景区的标志性建筑。岚山公园的牌坊采用钢筋混凝土建造,是四柱三门两重檐的柱不出头式结构,牌坊的梁坊、枋额、斗拱和雀替,都装饰着蓝绿白三色的彩绘和雕刻,四根立柱的基座用水泥钢筋浇筑而成,左右两侧的边柱紧邻着矮小的檐墙,四对抱柱石分别位于基座的左右两侧,立柱的下半部分涂有朱红色的漆,上半部分则绘有彩绘,整座牌坊的屋檐覆盖着黄色的琉璃瓦,中门上方的匾额上刻有“岚山公园”四个大字,旁边没有楹联。岚山公园牌坊是标识坊,标明景区名称,也是景区的一处景观。
↑岚山公园牌坊
2、汉仙岩牌坊
汉仙岩牌坊位于景区入口,是一座六柱五门四额两重檐的柱不出头式钢筋混凝土建筑,整体结构为牌坊形制。牌坊的立柱、梁坊、枋额、斗拱和雀替,均采用蓝黄白三色进行彩绘和雕刻装饰。六根立柱的基座采用钢筋水泥建造,基座两侧对称摆放着六对抱柱石。立柱下部用白色漆皮包裹,上部则施以彩绘。整座牌坊的屋檐铺设黄色琉璃瓦。中门上方悬挂着一块匾额,匾额上刻有“汉仙岩”三个大字,并无楹联。汉仙岩牌坊具有标示作用,用以表明景区的名称,它既是进入景区的通道,也是景区内的重要景观。
↑汉仙岩牌坊
3、戏剧小镇石牌坊
会昌戏剧小镇南边入口设有石牌坊,用作引导。这座牌坊构造为三道门洞四根立柱三块匾额的冲天样式。它整体高度达到七米,横向宽度为九米;基座为长方形的单层须弥式结构,四周分布有四对鼓状抱柱石环抱着立柱;左侧和右侧的次级门洞正面的石匾上,分别雕刻有麒麟图案,背面石匾上则相应绘制了孔雀形象。
石牌坊正面的中门两侧石柱上,镌刻着一副对联,上联描述湘江水流滋养了会昌的美丽风光,景色十分优美,下联讲述这座千年县城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杰出人才,人文气息浓厚,上方横匾上还题有"此处有戏"四个大字。
↑会昌戏剧小镇石牌坊正面
石牌坊的中间门洞背面两侧的石柱上,也雕刻着一副对联,上联为:景致优美技艺精湛,下联为:书卷气息气度非凡;顶部横匾上,镌刻着横批:文风鼎盛。
↑会昌戏剧小镇石牌坊背面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