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北京植物园内有卧佛寺,它是大乘佛教唐代禅宗的皇家寺庙,还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雍正皇帝称它为“入山第一胜境”、“西山兰若之冠”,传说唐贞观十九年(645)时,玄奘法师从印度带着大量经书和佛像回到长安城,唐太宗李世民率领数万僧众生出城接迎,场面盛况空前,此后中国掀起修建寺院高潮,有人在如今北京西郊建了座寺院,取名“兜率寺”,这座寺院就是卧佛寺的前身 。
根据文献记录,卧佛寺在唐贞观时期开始建造,寺庙里面原来有一尊檀香木卧佛。兜率寺曾经改名为昭孝寺,之后又变为洪庆寺,再之后成为永安寺。在清雍正十二年也就是1734年重新修建后,被赐予“十方普觉寺”这个名字北京卧佛寺牌坊,因为寺庙里供奉着一尊铜卧佛,所以通俗地被叫做卧佛寺。这座寺庙距离现在有1300多年的时长,是北京现存的最古老的寺庙当中的一个。
卧佛寺建筑群属于中国佛寺早期采用的一种布局方法,它沿袭唐代伽蓝七堂的法式,这种平面布局在北京极为少见,卧佛寺存有五大与众不同的景观,分别是半月池,古蜡梅,古银杏,十八罗汉以及卧佛。
罕见的半月形放生池
半月形的放生池

从琉璃牌楼步入卧佛寺,眼前呈现一座白石桥,架设于半月形的放生池之上。首先,诸多寺庙的放生池并无桥,另外,古代寺院的放生池大多为方形,而半月形的放生池颇为少见。
京城腊梅之冠
腊梅

在天王殿的前面之处,存在着一丛从古至今就有的腊梅树。这腊梅树有着这样的传说,它是被种植于唐朝贞观那个时间段,它曾经有那么一回处于枯萎之中,不过之后又发出来了新的芽,等到生长态势之时就十分繁茂,所以又被人们称呼它为“二度梅”。在最近几年的时间里,这株有着千年时限的古老腊梅树每年都会绽放花朵,花朵十分密集并且数量众多,散发出来的气味十分芬芳,在每年早春时节都会有一大群对腊梅有着喜爱之情以及爱好摄影的游客来到此地进行观赏。
圣树——古银杏
在三世佛殿的东侧,存在着两株古银杏树,它们的树龄超过了800年,呈现出挺拔苍劲的姿态。传说中,这两棵树是为了用以象征释迦牟尼于娑罗树下涅槃,早年是从印度移植过来的,所以此树拥有“圣树”这样的称呼。在三世佛殿的西侧,同样有两株古银杏树,它们的树龄超过了800年,整体挺拔苍劲。传说里,这两棵树是为了象征释迦牟尼在娑罗树下涅槃,早年从印度被移植过来,于是此树有了“圣树”之称。
乾隆与罗汉
乾隆罗汉塑像

三世佛殿之中,中央位置正端坐着三世佛,两厢之处乃是泥塑彩绘而成的十八罗汉北京卧佛寺牌坊,他们一个个身上披着袈裟,手里捻着佛珠,神态呈现出各异的样子,看起来栩栩如生,然而东面最南端的一尊罗汉却戴着帽子穿着靴子,身上穿着的是双龙戏珠袍,显得与众不同,传说之中,乾隆皇帝对佛教非常笃信,在即位之前曾经一心想要皈依佛门,不过即位之后却没能实现这个心愿,后来,在卧佛寺进行大修的时候,他自认为已经修成了正果,于是就命令手下把其中一个罗汉去掉,换成了自己的塑像,这才出现了如今带有乾隆皇帝塑像的十八罗汉。
檀香木卧佛与铜卧佛
铜卧佛

卧佛寺曾有过一段时期,存在两尊卧佛同时并存的情况,唐代的檀香木卧佛原本是在三世佛殿的,到了明末清初的时候,其去向变得不明了。如今卧佛殿所供奉的是铜质实心卧佛,它是于元代至治元年也就是1321年铸造而成的,其身长达到一丈六尺,重量为十万八千斤,据说这是为了纪念唐僧历经往返十万八千里去西天取经的艰难困苦历程而铸造的,它是中国现今保存下来的最大的铜铸卧佛。这尊卧佛头部朝西,足部朝东,面部朝南,左手平平地放置在腿上,右手弯曲着胳膊托着头 。据讲,这个躺卧样式,乃是释迦牟尼临近圆寂之际的姿态,所呈现描绘的,是佛陀于娑罗树下朝着弟子们开展最后一回教诲的情形状况,也就是佛教相关故事里头的“释迦涅槃圣迹图” 。

(本文资料主要引自《北京志·市政卷·园林绿化志》)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
-




